互联网下的留守儿童

近日一篇名叫《“互联网留守儿童”:大厂员工的下一代》的文章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无数“996”社畜父母的共鸣。

一位来自豆瓣的网友,在这篇文章中将自己在国内一家互联网大厂亲眼目睹的情况分享出来。身为员工的父母在傍晚五六点钟去楼下广场,老人带孩子过来,父母和孩子匆匆见上一面说说话,然后老人带娃回家吃饭写作业,父母继续回工位搬砖到半夜。

无独有偶,腾讯新闻也曾拍摄过一部纪录片——《破局中的职场人》,同样反映了大城市中“996”情况下职场父母的情况。

互联网公司的主管张婷,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开车通勤两小时,下班到家十一二点,女儿早就入睡,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她最大的愿望是“能没有工作,好好陪女儿一天。”

在平常人眼中极为普通的一件小事,却是职场父母眼中的奢望。,更不要说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父母了。留守儿童这一个词语之前是用来形容那些父母进城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顾。但是现在似乎也可以用来形容“996”下的职工父母。

当然也有部分的人认为,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父母,虽然实行的“996”工作制度,但是却有着非常高的薪水,能够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各项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显得不值一提。

就比如说前段时间,“拼多多23岁女员工加班到凌晨一点猝死街头”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个女孩在正年轻的时候离开了世界。甚至,没有拥有过幸福的家庭,更没有机会权衡这一切牺牲来得是否值得。拼多多回应认为,在资本面前“用命拼”、甚至“拼掉命”都是天经地义的!从“996”到“大小周”,加班形式层出不穷。“有时间挣钱,没时间花钱”,不仅仅是上班族的一句自嘲,这也是当前所有职场人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996”=奋斗吗?

近年来,打工者们高喊着“工作996,生病ICU”揭竿而起,在网络上掀起辩论和批判的高潮,而互联网大佬却纷纷为996站台,给996裹上“热爱工作,艰苦奋斗”的糖衣,仿佛996代表着奋斗,而拒绝996就是好吃懒做。

同时各种各样的工作制度相继出现,也在宣告着员工的能否得到休息,家庭是否幸福,下一代能否健康的成长,都与他们无关,毕竟只有企业的经济利益在是最重要的。

无论怎样的工作制度,我们只是工具人罢了。

或许会有人问,为什么互联网大厂都要用高薪雇佣高强度的工作的员工,而不是多雇佣几个人,支付少的酬劳从而采取更加人性化一点的工作制度呢?

这个问题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做出了一个解释。这个体制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员工。把工作时间拉长,工作人数减少,靠高工资来吸引人,在这种游戏规则下,打工人之间形成高度紧张的竞争状态,获取更高的工作效率。

马克思曾说:“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这就是当下各种工作制度的真谛。更何况,在“996”等工作制度条件下,每天埋头工作十几个小时,完全没有自己的个人生活空间,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己的进行一个“吾日三省吾身”,在不断重复中消耗自己,直到自己的创造力消失殆尽,泯然众人矣。

不可否认“996”的工作制度会让我们获得更高的金钱。但是相对应的我们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比如:没有办法及时照顾自己的家人,健康的身体等等。或许在以前我们并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远程工作这一条道路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风暴已经出现,这也意味着通过远程工作的方式可以将自己的时间交由自己掌控,不用再受工作制度的限制。小蜜蜂云工作就能够实现你所需要的远程工作,海量的工作职位任你选择,实现财务自由,照顾好自己,也照顾好家人。

最后希望大家今后无论以何种的方式进行工作,只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也都能够更有尊严、更体面的工作,每天脸上都充满着笑容。倘若某天一切都不在,那我只见见你也好。